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 > 临床护理> 正文

脂肪肝的中医治疗

2015年02月26日 09:20
字号:T|T

 临床上,脂肪肝可分为脾虚不运、肝脾不调、痰浊瘀滞三个基本证候来论治。三者既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,也是联系紧密、互相影响的要素。临证中要分清疾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,分清疾病所处的阶段,“急则治其标、缓则治其本”,是以脾虚为主,还是以湿、痰、瘀等实邪为主,这样治疗中才能有的放矢,提高临床疗效。

   临证中以脾虚不运为主者,常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,并化裁六君子汤、香砂六君子汤加减。四君子汤来源于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由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组成,具有健脾益气的功能,为补气的基础方。四君子汤中的人参,亦可用党参或太子参。以脾气虚为主,可用党参;若兼有气阴虚,可用太子参。党参性甘、平,归脾、肺经,偏燥,易于上火。太子参性甘、微苦、平,有益气生津、补益肺脾之功,性平和,是补气药中一味清补之品,《本草再新》曰:“治气虚肺燥,补脾土,消水肿,化痰止渴。”《饮片新参》记载:“补脾肺元气,止汗,生津,定虚惊。”其适用范围广,偏于养阴,但对于舌苔厚腻者,有滋腻之嫌,切勿用之。四君子汤中的白术,视病情而用。大便干者用生白术,大便软者用炒白术,大便溏者用焦白术。脾虚者多用炙甘草。另外,脾虚者常见舌体胖大、舌质淡、有齿痕,可酌加山药、薏苡仁、黄精等健脾之品。

   肝脾不调者,多以逍遥散为主方加减治疗。逍遥散源于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由柴胡、白术、白芍、茯苓、当归、薄荷、炙甘草、煨姜组成。脾虚肝木乘之,导致肝脾不调,此时以疏肝健脾为主。逍遥散理气之功较弱,可加入炒枳实、炒枳壳、木香、川楝子、厚朴、厚朴花等理气之品。另外,肝除主一身气机的调畅外,还主藏血,气为血之帅,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瘀。因此,调气时亦应重视调血,可加入丹参、赤芍、白芍、当归、莪术等和血之品。

   痰浊瘀滞者,首先应分清病邪所处的阶段。湿浊者,化湿去浊;痰核者,化痰散结;瘀血者,行瘀散结。这个阶段的患者,多以舌苔厚腻为主,治疗以化湿为先,养阴药有滋腻之嫌,不宜选用。特别是老年人舌苔厚腻者,多属于陈年积垢,治疗中应加大化湿之力,治疗时间也相对较长,常用平胃散、二陈汤为基础方,酌加豆蔻、草豆蔻、车前子、大愎皮、紫苏梗等。对于日久湿邪入里化热,舌苔多见黄腻苔,治疗中加用清热之品,如茵陈、黄芩、黄连、栀子、虎杖、苦杏仁、连翘、半支莲等,可选甘露消毒丹、三仁汤、藿朴夏苓汤。若正值暑天,可加六一散。对于舌暗有瘀斑、瘀点者,多为痰瘀互结,邪入血分,治疗则以化痰散瘀、软坚散结为主,常用丹参、莪术、山楂、牡蛎、夏枯草、浙贝母、鳖甲等。另外,若兼食积者,酌加神曲、焦山楂、焦麦芽、焦槟榔、鸡内金、炒莱菔子等。

 总之,三个基本证候不应绝对分开,而应注意相兼为患,或兼肝郁、或夹痰浊、或可化热、或成热毒,当认真辨析方能正确施治。


网友评论:

已有0条评论,共0人参与,点击查看
登录 (请登录发言,并遵守相关规定)

企业服务

推广信息

商务合作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意见反馈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Copyright © 1999-2009 TH55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
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